北京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北京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有两道大题。考试时长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45分)

1. 阅读下表,其中①②处分别应是

史料

内涵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制天命而用之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A. ①仁爱孝悌;②民本思想         B. ①以人为本;②和而不同

C. ①天下为公:②止于至善         D. ①革故鼎新;②厚德载物

 

2. 培根在评价中国古代文化成就时指出,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学术方面,第二种是战事方面,第三种是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这里的战事方面的成就和作用应是

A. 《孙子兵法》对战争的影响

B. 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

C. 指南针对新航路的开辟影响巨大

D. 火药及火药武器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作用巨大

 

3. 以下关于楔形文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的发明
②楔形文字产生后,不断发展变化

③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④是苏美尔文明存在的唯一证据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4. 《掷铁饼者》原先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雕塑作品,今已不存。如图所示为罗马时代的复制品。塑像捕捉了运动员身体发力,准备掷出铁饼的瞬间,整体上呈现出运动的美感。这一雕塑


①直接反映出古希腊人对宙斯的敬意

②生动体现了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精神

③折射出古罗马人对希腊文明的继承

④艺术地再现了古代希腊公民的民主意识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5. 公元9世纪时,吴哥王朝统一了柬埔寨。12世纪吴哥王朝兴建的规模宏大的石窟寺庙建筑,被后人称为吴哥窟。窟中很多浮雕的题材是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以上现象可以用于说明

A. 古印度文学经典在东南亚盛行     B. 古代印度文化开始影响东南亚

C. 印度文化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         D. 吴哥王朝的文化缺少创新精神

 

6. 下表为19世纪中期通过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中国劳工数据(单位:人)。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

1849

1850

1852

1854

输出人数

323

447

18434

25063

A. 华工为美国西部大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B. 劳工输出导致了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C. 劳工输出彻底解决了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问题

D. 通商口岸开放直接导致劳工输出激增

 

7. 18211910年,来自欧洲、亚洲等地的大量移民迁往美洲、大洋洲,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交通工具革新,科学技术进步迅速 B. 世界经济危机,各国难民逃离家园

C. 欧洲宗教迫害,清教徒迁移到美洲 D. 世界联系加强,整体世界逐渐形成

 

8. 联合国难民署资料显示:国际难民移民总数在1976年是280万,1980年有820万,1985年突增为1160万,到1993年已经达到1890万。这说明

A.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各国间人员的自由流动

B.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导致全球政局动荡加剧

C. 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D. 难民问题成为国际社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难题

 

9.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完成了探索中亚的史诗般的功业。张骞归国后,向汉武帝报告了在西域的见闻和第一手资料,其中还包括少许有关印度和前往印度的路线等情况,也提到了罗马帝国,这是中国首次得到关于罗马帝国的消息。可见,张骞通西域

①获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资料
②使中国和罗马开始了直接交往

③有利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④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宋元之后,海上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条件是

A. 造船技术进步和指南针的使用     B. 官方使节出使的频繁

C. 私人商贾出洋贸易的兴旺         D. 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城市的兴起

 

11. 在荷兰画家维米尔(1632—1675)《窗前读信的少女》画作中(如图),有一条颇具东方风情的毛毯和一个中国风格的瓷碗。从中透露出的正确信息是


A. 印象派画风盛行

B.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

C. 中国瓷器进入西方寻常百姓家

D. 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12.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可划分为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如下图)。这反映了


A. 价格革命导致西北欧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

B. 作为贸易边缘区美洲和其它地区之间基本没有贸易往来

C. 英国、荷兰、法国逐渐成为贸易半边缘区

D. 不同贸易区域划分是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

 

13. 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生了很多变化,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如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西印度公司、法国西印度公司等。与这一变化无关的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黑奴贸易兴盛

C. 贸易范围扩大                     D. 西欧殖民扩张

 

14. 下表是1850-1870年国际贸易统计表(单位:亿马克),据此表可知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

145

33.8

15

21

12.8

1870

374

91.8

45

42

34

A. 工业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     B. 英国贸易增速居首位

C. 大国贸易发展不均衡             D. 欧美经济扩张的趋势日益明显

 

15. 在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以下帝国按其出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波斯帝国
③罗马帝国
④阿拉伯帝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④②

 

16.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这三个国家不包括

A. 波斯帝国     B. 托勒密埃及     C. 塞琉古王国     D. 马其顿王国

 

17. 从亚历山大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的历史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期,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下列成果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 《荷马史诗》得到系统整理

B. 古埃及人发明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C. 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

D. 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系统进行基础研究

 

18. 13世纪初,蒙古汗国建立,之后陆续发动了三次西征,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 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刺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B. 灭亡金朝之后,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C. 13世纪中叶,蒙古进行第三次西征,攻占巴格达

D. 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它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

 

19. “与欧洲文化相比,美国文化完全是山寨起家的。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

A. 美国文化完全照搬欧洲文化,没有创新     B. 美国文化是由欧洲移民创造的

C. 美国文化中英国文化传统居于主导地位     D. 美国人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20. 一战期间和战后赴欧洲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在《少年》、《赤光》等杂志上登载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通过向国内报刊发通信的方式介绍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

A. 引发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华广泛传播

C. 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 使知识分子注重与工人相结合

 

21. 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立用科学、各种技术

自然常识

基础科学

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

22.8%

17.5%

17.2%

据此可知,当时

A. 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 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 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 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22.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事件是

A. 1825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B. 1830年波兰民族起义

C. 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D. 1848年普鲁士革命

 

23. 某同学制作了下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他所探究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

历史人物

1947

巴基斯坦独立

真纳

1956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纳赛尔

1959

古巴革命

卡斯特罗

A. 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                 B. 两极格局的形成

C. 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D. 两极格局的瓦解

 

24. 关于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古代私学的出现早于官学

②汉朝的太学和西晋开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③唐朝以后,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④古罗马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5. 1872-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进行到第十年时,深受西方民主、自由文化影响的留美幼童被政府分三批全部强行召回。回国的留美学生被送往上海电报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局等处。二三十年后,詹天佑扬名京张铁路、唐绍仪担任中华民国内阁总理、蔡绍基就任北洋大学校长……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得出的认识有

①保守落后思想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②清政府反对学习西方技术
③清政府培养新式人才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④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主观目的是服务于洋务运动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26. 《后汉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由材料可见

A. 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

B. 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的书写材料

C. 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被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D. 西汉蔡伦造纸术的改进是纸张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27. 200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福建一著名景观给予评价:体现了聚族而居这一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由此可见,它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是

A. 融合中西         B. 保存完整         C. 实用性强         D. 体现传统

 

28. 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劳动的效率。根据材质和制作方法,下列工具按出现的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①打制石器
②青铜铲
③骨针
④铁犁铧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④②

 

29.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C.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30. “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 “为政以德”      B. 刑德并用     C. 小国寡民         D. 无为而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道小题,3122分,3215分,3318分,共计55分)

31. 22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
唐朝审美风尚

时间

史料

贞观十四年(640)

《步辇图》中为太宗抬辇、撑伞和执扇的宫女身材纤瘦婀娜

贞观十七年(643)

长乐公主墓出土的女俑体形修长,面部清秀

武则天时期

《旧唐书》载:(太平)公主丰硕,方额广颐,多权略,(武)则天以为类己

天宝十一年(752年)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虢国夫人姊妹均为丰颊硕体,富态典雅。《旧唐书》称虢国夫人姊妹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

晚唐时期

徐凝《宫中曲二首》云:身轻入宠尽恩私,腰细偏能舞柘枝

文德元年(888)

唐僖宗陵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体态清瘦

(1)材料一中有哪几类史料?请概括这些史料的总体特点。
6分)

(2)阅读材料一,指出史料与主题的关系,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的认识。(6分)

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三
虽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没有一个确定的日期,但一般认为,最早的大学建于12世纪。随着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原有的教育机构不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所设专业都无法满足时代要求。在11001200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

——摘编自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不同,并简要分析宋代书院、中世纪欧洲大学带来的积极影响。(10分)

 

32. 15分)文化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部分)

时间

历程

公元前3000年左右

在古代西亚地区形成了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在北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形成了古代埃及文化;在南亚次大陆上形成了古印度文化;在东亚形成了中华文化。

公元前5世纪以后

在地中海沿岸,形成了古代希腊文化;此后,古罗马在大量吸收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

5世纪以后

在西欧地区形成了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16世纪之前

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有代表性。

16世纪以后

随着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征服,西方殖民者对残留下来的印第安人实行欧化,通过语言、宗教、艺术、教育等文化的移植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17世纪以后

英国开始侵略印度,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官制度引入印度,兴办学校,强行普及英语并使之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

19世纪上半期

面对殖民侵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主动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

独立后的印度接受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又注重发展传统文化,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后,政府大力复兴民族文化,现代埃及文化既具有阿拉伯交化的特点,又带有欧洲和西亚的文化元素。

20世纪60 -80年代

新加坡和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交流与传播》等

根据材料,对世界文化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概括阶段特征并对其做出解释。(15)

 

33. 18分)文化遗产保护对保持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一
世界文化遗产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文化遗产分布的特点。(4分)

材料二
在古代中国,长城作为冷兵器时代的防御工事,影响着中原的荣辱兴衰。到了近代,中外各界都认为长城是地球上最伟大之古物,但这是就长城本身而言,只是证明传统中国的伟大,指向的是过去。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东三省。1933年,战事蔓延到长城沿线。当时的《时事月报》刊登插画《只有血与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描绘了一个巨人般的战士紧握步枪,跨过长城冲向前方。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号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此后,这首歌传遍全国,全国人民高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长城与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联系得以确立,深入人心。

——摘编自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2)长城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长城内涵寓意的演变,并分析其原因。(8分)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埃及政府为了控制尼罗河水泛滥,计划修建水坝,古代神庙和其他文化遗产将被淹没。自1960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集中34个国家的考古学者联合进行文物抢救运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世界遗产公约》。该公约否定视人类征服自然为壮举的观点,世界遗产标志呈圆形,中央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形代表大自然。

20世纪80年代法国某电视台播出十几秒的一则雪铁龙公司广告招致众多批评:我们法兰西民族是具有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怎能为拍一个商业广告,竟让汽车爬上人类文化遗产?(中国万里长城东段起点老龙头)

截止到20163月,共有191个国家或地区成为了《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2015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明确表示交战方蓄意破坏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战争罪,是对全人类的攻击202014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特中称:这就是警告,如果伊朗敢袭击美国人或美国资产,我们已经锁定了52处伊朗目标,其中一些对伊朗和伊朗文化极为重要。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谈谈你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C

B

C

A

D

D

C

A

B

D

B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D

C

B

C

C

A

B

D

C

D

C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道小题,3122分,3215分,3318分,共计55分)

32. (1)史料类型:文献史料,如《旧唐书》《宫中曲二首》;图像史料,如《步辇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实物史料,如出土女俑。
3分)

特点:史料类型多样;涉及唐朝不同时期;史料内容围绕皇家和贵族生活。
3分)

(2)通过女性的身材胖瘦来研究唐朝审美风尚。上述史料仅反映了上层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观;唐朝并非简单的以胖为美,从唐初的清瘦到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丰腴,到唐末又回归清瘦取向;上述变化带有唐朝国势消长的时代印记。在此基础上言之有理可得适当分数,但总分不超过6分。
6分)

(3)不同:办学目的:书院重视义、服从,注重教化;大学为了培养专业人才。(2分)

教学内容:书院以四书五经为主;大学以管理和服务所需的专业知识、业务素养为主。(2分)

办学范围:书院主要在国内;大学具有国际性。(2分)

政府的关系:书院得到政府的重视;大学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社团组织。(2分)

积极影响:有利于文化的保存、传播与发展(2分)

 

32. 阶段一:16世纪前,世界文化呈现多样性。解释: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阶段二:16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西方文化的扩张。解释: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开始殖民扩张;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世界市场形成,西方文化不断扩张;殖民地半殖民地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阶段三:20世纪50年代后到80年代,新兴民族国家形成本土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解释:二战后,大量新兴民族国家独立;探索独立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复兴、发扬民族文化,一方面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

 

33. (1)世界文化遗产基本覆盖了全球各大区域。从数量看欧洲最多,非洲最少,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不均衡性。(4分)

(2)演变:由古代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变为古老中国的代表和中华文明的象征,后来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3分)

原因:长城自古以来就是捍卫中原地区中华文明的屏障。(1分)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意识觉醒,长城被认为传统中华文明的象征。(2分)抗日战争爆发,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全民族抗战开始,长城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和民族精神的象征。(2分)

(3)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宝贵财富;文化遗产面临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商业活动、战争等因素的破坏;人类通过多种方式保护文化遗产,联合国通过制定《世界遗产公约》,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谴责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有识之士批评不当行为。保护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责任。(6分)

发表评论